“河南以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养活了全国1/14的人口,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支撑了全国1/18的经济总量。”近日,河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节水中国行”采访报道组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河南省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境内水系众多,但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长期以来,该省很多地区饱受缺水之困,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面对缺水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扎实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和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广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工业、生活和科技节水,节水工作成效明显。
财政助力灌区改造,“幸福水”浇出“丰收田”
“杨桥引黄灌区兴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自建成开灌以来共引黄河水57亿立方米,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指着灌区一片片丰收的秋粮作物,中牟县水利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牟县杨桥引黄灌区始建于1970年,受益范围涉及郑州市郑东新区、经开区、中牟县的10多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41.26万亩,目前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设计引水流量35立方米·秒。
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持续对干、支斗渠渠道硬化衬砌及渠系建筑物配套完善。灌区现有总干渠1条,长7.48公里,全部衬砌;干渠1条,长32公里,全部衬砌;支渠10条,长56公里,全部衬砌。通过对灌区干支渠及田间渠道硬化衬砌等工程措施及管理宣传等非工程措施,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7,年均节约水量逾千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灌区按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的总体要求,控制实际引水“双不超”(即不超过用水计划及许可指标),灌溉用水实行统一调度,依据灌区全年和阶段性用水计划,适时引水,平衡供求关系,科学调配水量,成效积极。
多措并举,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河南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河南省强调实施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行动,为助推绿色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认真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推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制定《河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全社会各行业节约用水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601提高至2020年的0.617;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47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20年的30.5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29.9立方米/万元下降至2020年的20立方米/万元;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1%。
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作用。加强用水计划管理,每年省里将主要用水强度控制目标指标分解下达,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省水利厅每年下达全省年度区域用水计划,将区域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强度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并将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完成情况纳入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体系。各省辖市按照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至所属县级行政区,明确责任部门,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的河南省各项年度用水指标要求。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共有95个县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达标率61%,提前完成国家节水行动确定的2022年建设任务。郑州、许昌、济源、鹤壁、驻马店、漯河、平顶山、汝州、长垣等9个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城市,全省地级缺水型城市全部创建成省级节水型城市。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命名1342个省级节水型企业、5423个省级节水型单位、1311个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抓好重点领域节水。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0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新增节水能力7338万立方米。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开展“水效领跑者”活动、节水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全省计划或已开展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共计44个,总投资17.4亿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明显提升。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海绵城市建设、再生水利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2020年全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年度处理水量41.41亿立方米,再生水实际利用量12.59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30.40%。
建立节水激励机制。结合节水行动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研究制定了财政补贴奖励政策,对农业节水户和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给予奖补。依据《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办法(试行)》通知,指导各地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采取节水措施、节水成效显著的用水主体实际农业灌溉用水量低于农业用水定额部分进行奖励。
实行节水工作考核。把主要节水指标纳入河南省市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河长制湖长制省级考核和四水同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省委、省政府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建立完善节水目标责任制、节水监督考核机制,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内容。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节水关键技术攻关,立项支持了“基于DSSAT模型的果园智慧节水灌溉系统的研发”“河南沿黄城市绿地雨水无动力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一批节水领域科技攻关项目。新建了“河南省智能给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生态环保型污水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水资源节约利用领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深化节水宣传。开展节水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等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良好氛围。
(转自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网站)